四位一體護健康,攜手共創夕陽紅——訪海口椰島之家養老公寓負責人李海
2021-08-09 15:51:22 | 來源:壹點網 |
2021-08-09 15:51:22 | 來源:壹點網 |
放下是本能,繼續是責任。
“每個行業都有酸甜苦辣,而對于做養老的我們來說,老人的一句感謝和理解,便抵過所有心酸苦楚。”
李海一句話,幾乎道出了所有民營養老公寓的心聲。在經濟至上的當今,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不為出名,不為盈利,只為追尋內心的富足與安定,選擇一條常人難以理解的路。這條路上,有鼓勵,有誤解,有人中途退出,也有人咬牙堅持。經濟壓力,家屬糾紛,任何一項都足以成為他們放棄的理由。然而,正如李海所言,一句感謝,足以化解滿腹心酸。
2004年,李海妻子李萍女士創辦海口椰島之家養老公寓,兩年后,李海與妻子并肩作戰,正式步入養老行業。十幾年的全身心付出,曾經那個奔波海上的“糙漢子”,如今處理起老人們的雞毛蒜皮,已然是有模有樣,十分專業。十七年時光,悠悠而過,李海感動于人間真情,也失望于他人誤解。他有過動搖,卻還是選擇為老人創造一份安定的晚年生活。
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故事,共同品味十幾年的酸甜人生。
夫隨妻行,用行動守護真情
李海的妻子李萍女士,曾在當地街道辦工作,主要負責助老工作,因此,對于老人,李萍女士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。這也為她今后創辦養老公寓埋下伏筆。而不同于妻子,李海曾常年奔波于海上,隨著航船跑運輸,一年很少有時間在家。對于養老行業,此前也從未接觸過。
2004年4月,李萍女士攜手多名愛心人士,創辦海口椰島之家養老公寓,旨在為當地老人提供“住得起”的養老公寓,緩解多個家庭的養老負擔。2006年,李海回家休假,看著妻子忙里忙外,自己也忍不住主動幫忙。用李海自己的話來說,這一幫忙,便徹底走不了了。
開始的時候,養老公寓人力資源有限,李海這個“門外漢”常常是身兼數職。早、中、晚的時候,他是食堂的大師傅,負責老人們的飲食;平時便化身護理員,照顧老人生活;當設備出故障的時候,他又不得不拿起工具,成為一名維修人員。李海表示,自己當初之所以留下來,有兩點原因,一是他了解妻子,妻子是一個很倔強的人,只要決定的事,便會努力堅持到底,而他不愿意放任妻子孤軍奮戰,于是選擇與妻子站在統一戰線,共同為未來奮斗;第二,當時養老院正處于困難時期,資金、人手都不足,而自己在與老人們的朝夕相處當中,也慢慢產生了深厚感情,他也舍不得這些老小孩兒,加上自己常年在外,與家中老人,孩子相處時間很少,在照顧老人的過程中,他慢慢感受到陪伴的重要性,于是,多方考量之下,李海辭去了待遇頗豐的工作,正式步入養老行業。
常言道,無知者無畏,而真正的勇士,是明知前路有多坎坷,卻依然選擇踏足前行。李海與妻子,都是養老路上的勇士。李海對妻子事業給予行動上的支持,對老人生活付出百分百的努力,這條養老之路,雖然艱難,卻注定會收獲繁花滿園。
四位一體,用真誠奉養老人
海口椰島之家成立初期,只有幾十張床位,七八個護理人員。如今,公寓有床位幾百張,入住老人兩百多名,護理人員也接近一百人。之所以能有如今的成就,與公寓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有密切關系。
據介紹,公寓奉行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,將老人需求置于首位,一直以來,公寓都堅持走“讓所有老人都住得起”的群眾路線,真正做到了為老人考慮,為老人服務。費用打折,服務不打折,如此有吸引力的口號,也吸引了一眾老人,為收入一般的家庭,減輕了經濟負擔。
李海表示,公寓實施四位一體的養老理念,是一家集老年養老、殘疾康復、保健醫療、老年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養老公寓,主要接收無精神病與傳染病的失能、失智老人,并對老人提供臨終關懷服務。公寓秉持“老人小病不出院,大病走急救通道”的理念,設有基本康復設施。尤其在飲食方面,格外慎重。李海介紹說,除了基本葷素搭配以外,公寓對老人飲食進行分類制定計劃,設有糖尿病飲食、高血壓飲食、肥胖飲食、營養不良飲食等,充分考慮到每位老人的身體情況,竭盡所能的為老人提供一份安全健康保障。
采訪過程中,李海分享了印象深刻的幾件事。曾經有一位五保老人,每個月享受國家的專項補貼,生活雖無憂,但一個人生活依然存在風險。當自己接受政府的敬老院之后,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到底,每個月只收這位老人210塊錢,讓他享受敬老院的所有服務。到臨終時,老人流著眼淚對自己表示感謝,老人的淚不僅流在了李海手上,更淌進了他的心里。那一刻,他更加肯定,自己在做一件正確而又有意義的事。
老人的認可,是對李海最大的回報。借此機會,李海也分享了自己對中國傳統“養兒防老”理念的看法。曾經他也是這一看法的堅定擁護者,在他看來,父母養我們成人,我們養父母終老,這是天經地義的事,而將父母送進養老院,難免有“推卸責任”的嫌疑。然而,在經營養老院過程中,李海看了太多,他的觀念也慢慢發生了轉變。他解釋道,送老人來養老院的理由很多,子女需要工作,無暇顧及老人,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。他表示,當子女沒有能力給予父母更好的照顧時,養老院反而更好的選擇。他說道:“送父母進養老院不是不孝順,而是為了更好地孝順老人。”的確,隨著社會步入老齡化,越來越多的中年人承擔著贍養老人的重擔,而繁忙的工作,讓他們有心無力,養老院的出現,就像一個天平,很好地平衡了現實與理想的差距,父母得到更專業的照顧,子女也更有精力出去奮斗。
成立至今,公寓曾先后服務老人3000多人次,為近1000位老人做臨終關懷,并培養出一批國家榜樣級護理員,公寓的服務也得到社會一致好評。
國家扶持,用實際優化產業
針對民營養老行業面臨的挑戰,李海從三個方面給出解釋。首先,醫院診斷間接加重了家屬與公寓之間的矛盾。他舉例說道,之前有老人發生磕碰事件,自己第一時間送老人到醫院檢查,而醫院給出的診斷是,由于營養不良導致腦血栓,這種情況下,家屬會片面將老人營養不良,歸因于養老院沒有給老人提供良好飲食,從而造成雙方誤解。而實際情況是,造成老人營養不良有很多原因,很多老人上了年紀之后,對營養吸收能力差,或者由于一些疾病,導致身體較弱。因此,醫生在給養老院老人進行診斷時,更詳細的解釋是有必要的。
其次,養老公寓不應有貴賤之分,高端養老公寓也絕不應該成為我國未來養老行業的趨勢。李海表示,無論是民營還是國營,養老公寓的初衷,都是為了讓更多老人晚年幸福,應該是基礎設施的一類,而不應該成為劃分等級,彰顯身份的工具。高端養老公寓的存在,一定程度上將資源集中在經濟實力優越的人手中,而一些孤寡老人,經濟條件一般的老人,則自動被排除在資源之外。如此下去,民營養老公寓的道路愈加艱難,真正需要入住養老院的老人,也無法得到妥善照顧。
李海表示,國家應加大對民營養老公寓的扶持力度,大力創辦經濟型養老公寓,讓老人生活有保障,比起錦上添花,雪中送炭才能為人稱道。不管低端還是高端,只要能滿足老人養老需求,便都有存在的必要。
對于公寓未來發展,李海也早已做出規劃。他談道:“我們不是單純做一個養老院,而是希望能做一個形象工程,將這種理念、精神,傳播到全社會。”未來三年,公寓會朝著專業化、規范化、制度化的道路繼續前行,將更多老人納入服務范圍。
對于所有民營養老公寓而言,之所以能堅持到現在,一定是他們有高于常人的同理心和責任感。難得的是,在見證過人情冷暖,感受過不解甚至謾罵之后,他們依然堅守心中所想所念,義無反顧地守護內心一片凈土。在全國各地,一定還有很多像李海一樣的人,他們也許仍在掙扎之中,也許已經功成名就,而無論是何種情況,我們都應該道一聲感謝。他們默默付出自我,為了老人,為了社會,卻唯獨不為自己。
他們是真正的勇士,是真正的時代之魂!在這里,我們對李海,以及所有民營養老公寓創業者,說一聲“感謝”!也祝愿他們未來一路順遂,繁花滿園。
(文/珃寧)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